現在登錄網址:太極源流  --  「  道可道非常道  名可名非常名  」
太極源流 經典拳論 佛說禪語 經典文集 太極佛堂 身心靈之科學探索 太極小說 內家拳舊聞
太極拳與書法 林老師開講 太極名家論靜 內家功夫 太極名家論鬆 百家爭鳴 太極名家論空 太極拳與中醫 打坐

可以教教我打坐嗎?
無相堂網路廟宇─蘇正平
外靈托夢的決定權在外靈和你的靈之間,如果你很累,沒有足夠的能量,外靈也不容易托夢。除外靈托夢之外,自己潛意識的夢、靈體跳到未來的預知夢,大多需要能量。

人睡覺時,體表活動所需能量減少,多餘的能量便進入靈體,如果靈體因天氣、環境因素適合(天氣舒爽﹍等),就會在睡覺中使靈體活動,便會產生夢境。我們作夢時,通常無法有多餘的能量作體表的肌肉活動,所以睡夢中,講話聲音模糊或根本發不出聲音來。但如果說夢話很清楚,則睡覺者通常沒有夢境,因為沒有多餘的能量來顯示夢境。

打坐的方法也很簡單,先不要用盤腿的方法,因為盤腿如果不左右互換練習,將會使骨架彎曲,影響日後健康甚大,而且盤腿練習初步會疼痛難當,根本無法專心。打坐最主要是練習心力的控制,所以現代人打坐最好用端正靜坐,不要用老式的盤腿打坐。

靜坐時可拿一個約普通椅子的高度,稍矮一點沒有關係,椅子不要高於膝蓋的高度,以免使腳懸空或不舒服。全身宛如一件衣服掛在衣架上那樣,頭頂輕輕用力,以便使以下的脊柱在放鬆的狀態下而能保持正直,此部分術語叫「虛靈頂勁」,注意全身一定要放到最輕鬆的狀態。但因頭頂用意念輕輕頂著,所以宛如掛衣服一樣,撐住衣領,衣服下不用力即可下垂,自然平順。此時頭頂中心約略與前後陰之間的海底穴相對齊(在同一垂直線上)。兩腳自然張開與肩同寬,兩手自然下垂,安放於兩膝蓋上面的大腿上。以自然下垂為度。

再來就要看個人的習慣,到底是對聲音、影像或是思考、味道、觸感哪一方面比較敏銳,便可以從那一方面練習起。但練習時要兩面同時練習,一面為專注,一面為放鬆。

依我看你可以練習思考方面入手。不管任何問題都可以思考。你可以每天將想不通的問題或夢境拿來想,不管好的壞的都可以想,但有一個原則,想完一個問題,左想又想前後都想,想清楚、想透徹了,得到解答,才能再想另一個問題,不可以一個問題沒有想完,就跳到另一個問題上。這是想的「專注」方面;當想不下去,太累時就放鬆,甚麼事都不想,宛如進入睡眠狀態(但不能睡著,打磕睡三次後一定要醒來再想),這就是放鬆的狀態。

如此下去,時間練習越來越久,專注力越來越強,智慧越來越提升,很多疑難在很短的時間內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答。當不想時(放鬆),則潛意識在做直覺反應,有時專心想,想不下去,放鬆時答案卻自然浮現。後來想的時間漸漸減少,答案在放鬆時浮現的機會越來越多,直到都不想,看到問題就浮現答案,那就成就了「想的三昧」,繼續練習下去把感覺放到體外,最後可以知道他人在想甚麼,只要那人在你的感覺範圍之內,你就可以感知他的想法。

有一個某教的板主,說他靜坐做不下去,其實他是沒有找到正確的方法而已,眼睛、耳朵、鼻子、舌頭、思想、甚至身體的觸感都可用來練習。打坐做不下去,也可以用身體的動作觸感來練習,只是一般宗教信仰的人都不知道而已。南傳的佛教有動中禪法(動禪),太極拳練到高深時,也可進入動禪(行禪),還有中東回教的一個教派的「蘇菲旋轉」也是一種「動禪」,他們稱為「旋轉中的靜心」。
原文:https://plus.google.com/communities/111794806769381288442/stream/6a325449-a3a

靜坐的顯現
無相堂網路廟宇─蘇正平
首先,我還是要強調一下:靜坐是練習一種「術」,也就是一種能力,是一種控制心靈的能力,並非修養道德。如果只是靜坐,一直下去,那通常很多都是變魔的,但這種魔,大抵類似楞嚴經中所提及的「五十種魔相」的魔,也有程度之差,並非就是大奸大惡的惡魔,只是說,魔的生命觀是以「自我」為中心的,而佛、菩薩和神明的生命觀是以「大我、無我無私」為中心的。佛經中提及天魔(天界中很高境界的魔)常和忉利天宮的天主(傳說是道教中的玉皇大帝,但這是佛教徒的說法)戰鬥。但是天魔的天界層級是比較高的,能力照理來講是比較強的,但是道德修養不如神明,所以「邪不勝正」;但也有一說是「道高一尺,魔高一丈」。

所以,道德修養是正和邪的分水嶺,這一點自我練習靜坐和到處走宮廟尋求切磋,想以「他山之石來攻錯」的人,應該時常迴光返照、自心自照。

第一個問題是因為當時靜坐時,有神明加持灌頂之故,所以能量充足,靜坐畢,剛下坐的一瞬間,會感覺好像人體輕飄飄的好像要飛起來一樣。尤其是「觀世音菩薩」的加持,有時是觀世音菩薩以蓮座開一葉,由一瓣蓮葉中的,強烈銀光的露珠(應該是清涼而且是很高能量的,不像一般高能量的都是高熱,高熱會讓人體瞬間承受不了),直接注入靜坐者的眉心。

第二個問題,觀世音菩薩來加持,怕你不懂,來夢中示現,還贈送三樣小法器(無形的);應該是認為「孺子可教」,認為你有慈悲心和耐心吧!

第三、七彩金光是道教「大羅金仙」或是佛的毫光。專心一致到空心,部分靈體出殼衝到很高的境界看到高層境界中的光芒,但是被境界景物所沈迷,一分神,能量就不夠,馬上被拉回肉體中。過橋就是暗示要過關卡,要更上一層樓,那就不能分心,不要被外境的什麼聲音、影像所惑,你就是一心過橋就好;如果無法一心,就「持咒」過橋,就算聽見打雷巨響或大地震,都不可以驚慌失措,仍然安住一心過橋就好。若能如此過橋,在人世間遇到生死或環境巨變,也比較能夠泰然處之,安然度過。

靜坐比較苦惱的問題就是盤坐和脊椎彎曲的問題。有些高僧到老年時,脊柱彎曲拱起很嚴重。其實,在南傳的佛教(傳到東南亞和斯里蘭卡的分支),有「動中禪法」,就是靜坐中以意念專注於簡單的手部動座的練習,有人一練就是幾十年,不過這種動中禪法的高層境界是由動作中逐間減輕動作部分的份量,而代替以「觀想動作」,更上一層到完全憑意念動作,手部真實動作停止,這是以「身」練習「繫緣止」的一種方法。

為什麼要講這個,因為靜坐如果能配合一些簡單的動作,比較不會讓脊椎承受過大的壓力。有時你也可以起身配合一些類似瑜珈的伸展動作,用心念和這些動作配合。但是要選擇很簡單的動作,避免專注於動作的招式而降低心念的專一;我們是要以心念的專一為目的,動作只是要讓我們降低因為靜止坐著不動帶來的副作用和害處而已。靜坐只要是腦袋還在的人,都可以靜坐,即便身體殘障無法坐姿或站姿靜坐冥想,也是可以「躺著」靜坐,睡著就不算是靜坐;但是沒睡著前,只要專心或放空靜坐,都算靜坐。躺著靜坐的好處是:脊椎幾乎沒壓力;壞處是容易睡著,到最後很多人都是偷懶,躺在床上一靜坐,大概沒有五分鐘都睡得鼾聲大作了。不過,沒關係,醒來前,先不要下床,躺在床上靜坐一下,這是已經睡飽了,效果就比較好。
選自:https://plus.google.com/communities/11179480676938128844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