現在登錄網址:太極源流  --  「  道可道非常道  名可名非常名  」
太極源流 經典拳論 佛說禪語 經典文集 太極佛堂 身心靈之科學探索 太極小說 內家拳舊聞
太極拳與書法 林老師開講 太極名家論靜 內家功夫 太極名家論鬆 百家爭鳴 太極名家論空 太極拳與中醫 打坐


梅墨生:太極拳修煉到高深處,就是以武演道,以武證道。
鬆靜、虛靜、空靜,是練功的要求,也是練功的不同境界和層次。
首先,鬆與靜,是一對陰陽,外要鬆,內就要緊,也可以叫專注。所以,太極拳的鬆靜,是外在肌肉肢體的放鬆,同時,內在的神意要專注。

所以,王宗嶽說:刻刻留心在腰間,腹內鬆靜氣騰然。這裏說的鬆靜,不僅是身體外部的鬆靜,也是指內裏的鬆靜。

鬆靜的狀態是對身心的要求,更傾向於身:而虛靜,則更傾向於心神。肢體達到一種放鬆的狀態後,就要尋求進一步的、深度的鬆。這個深度的鬆,就是虛靜。道家非常講究虛靜,莊子、老子都有相關的論述。《道德經》說:致虛極,守靜篤。靜,是安靜:篤,是更深度的靜。虛,就是要把人練空了,像個衣服架子。老子說:致虛極,守靜篤,萬物並作,吾以觀複。就是說,在虛靜的狀態下,體內的精氣、津液才能生髮,興旺,生機盎然。虛靜,是道家修煉的高級階段。

所謂空靜,是引入了佛學的思想。空,是佛家講究的,認為萬法皆空,不著一物,講究無形無相,全體透空。空靜,就是全體透空的境界,練功的人內裏沒有一點東西了。李經梧說:當人與你搭手時,感覺到你是空洞無物的東西。這就是空靜的狀態,對方感覺不到你的一點東西,沒有任何著力點,如臨深淵。到了這個境界,與人搭手,對方會感到你的一切都不存在了,有如臨深淵的感覺。這個時候,對方感到什麼都沒有,但又是什麼都有;這個時候的無,就是有。練到這個境界,你會感到心身泰然,與天地合德,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。

到了空靜狀態的修煉者,他也就沒有興趣和別人打手了,也沒有爭鬥之心了。如果用上了,  定是出神入化,神鬼莫測。在現實中,這樣的功夫是很難見到的。而虛靜的狀態,一般的練習者是可以達到的。鬆靜,則是練習太極拳必須的功夫。鬆靜、虛靜、空靜,無非是肢體和神意的放鬆和寧靜,是內和外、陰和陽的關係。
選自: http://www.chinesekungfu.com.cn/html/1312/e9f6cffc-d8e5-45c6-8a8c-9393cb4bdd4c.htm

張肇平:要知並不是是死的,而是生機勃勃的。
什麼叫
一塵不染謂之,一念不生謂之。一般人只知求清靜於外面,不知求清靜於內裏,哪得清靜!一個真正懂得清靜的人,哪怕在鑼鼓喧天的戲臺下,絲竹繞梁的園子裏,他照樣可以讀書,照樣可以學拳。如果他的雜念叢生,哪怕藏身深山幽洞,還是無法學好功夫的。所以吾人只要自性清靜,自心清靜,就清靜了。

打太極拳固然要先得其靜,及其他運動亦莫不皆然。必先得其靜,然後能成其動。而這動與靜是互相依存,互為其根的。大則為宇宙,小則為魚蟲,無不如是。比如十三勢:掤、履、擠、按、采、挒、肘、靠、進、退、顧、盼、定,雖眾八卦五行而有八法五步之稱,而十三勢中卻是以中定為主,其他十二勢都是輔的。中央戊己屬土,有土然後化生萬物。有中定然後有一切勢,每一勢都有中定。中定者,靜力也,是一切動作的支撐。動力得靜力之支撐,乃能從心所欲,快慢為之。輕靈而複無遲重之虞,靜之為用大矣。

要知並不是是死的,而是生機勃勃的。我們只要看他有智無智,便可知他已靜未靜。因為心智之活動出於自然,從容中道,絲毫沒有刻意守雌的勉強情狀。下圍棋,我想很多人都有這個經驗,一黑一白,一先一後,一動一靜,一強一弱,彼一著我一著,最後是虛極靜篤者勝。有一首詩說:先左後右不為奇,一動一靜是圍棋。圍到山窮水盡時,突然一勢判雄雌。這一勢是什麼?敬請賢豪大德,有以教之。本文來源於太極網:http://www.taiji.net.cn